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五十五章 南锥(二)(2/3)

殖民果实就这样缓缓流到了东岸人的手里。

清理完毛林河下游(毛林河发源于延基韦湖,最终注入太平洋)一带的农业区,并“收购”了大量粮食和牲畜后,东岸大军开始沿着毛林河溯河而上,大摇大摆地朝巴里奥斯港等地杀去。反正如今东岸海军掌握着太平洋这一侧的制海权,智利已经不可能再有援军或物资从外界进入,因此大家对于攻克巴里奥斯港这种重镇还是颇有信心的。

前些时日,本土的联合参谋本部派了两名参谋过来传令,要求太平洋特遣舰队的海陆军官兵们要加快进度,发扬不怕牺牲的精神,迅速攻陷智利地区的西班牙城镇,并搅乱其社会秩序,使其在短时间内无法为西班牙人发挥作用。

两名参谋向带队的陆铭海军中校坦言,从欧洲返航的护航船队带回来了最新的谈判消息。据莫三送回来的外交信件上所述,目前与西班牙人所进行的停战谈判已经相当深入了。西班牙人的底线目前也已经大概知道一二,即拉普拉塔基本上确定要还给西班牙人,而智利就更别说了,东岸人能在这里搞到一个落脚的港口就该烧高香了,别的基本没啥可能。

军部虽然对此早有预料,但依然极为失望。他们认为目前东岸的经济已经度过了最危险、最艰难的那段时光,现在国内建设依然在顽强地继续着,通货膨胀也有所缓解,用于进口各类物资的贵金属也不是很缺,那么现在根本就不应该停战。而是应当继续深入进行战争,将西班牙人打痛、打疼,以攫取更大的战争红利。

但无奈文官们对此颇不认同。他们认为目前国民经济的运行是非常之不健康的,国内劳动力依然奇缺无比,物资紧缺的情况亦随处可见,而且整个国家的负债程度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高位,因此现在应当尽速结束与西班牙人已经进行了两年之久的战争,然后想办法恢复这些年来东岸商品在欧洲丢失的一些市场,苦练内功、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消化已经获得的地盘,一切等国家综合实力增强了以后再说。

双方的分歧是显而易见的。也许是考虑到文官派系在执委会的决策中影响力日渐加深,联合参谋本部的各位军头们有些不满,因此他们趁着战争尚未结束,开始下令海陆两军加大攻势,争取在近期内扩大战果,以争取更多的谈判筹码。之前他们给江志清部下令让他们攻打科尔多瓦是其中一环,如今派人通知目前仍在太平洋海域活动的海陆军彻底拿下智利则是另外一环。

太平洋特遣舰队的司令陆铭在听到参谋们递交的军部正式命令后,叹了口气。平心而论,他本人是不支持这种疯狂行动的。先不说战争就会有损伤,就会有消耗,单说你即便拿下了科尔多瓦、胡胡伊、土库曼等拉普拉塔的精华地带,又或者彻底攻克了目前已成瓮中之鳖的智利地区,但那又如何呢?

智利地区只有一些小小的银矿,产量并不是很多。这里一直以来都是以木材、皮革、羊毛和谷物为主要输出产品,对西班牙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富裕的地方。拉普拉塔地区同理,这里的人口同样稀少,且也未出产什么在欧洲比较紧俏的商品,对西班牙人的负面影响有限。相反,东岸人为了维持如此庞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势必要在国内重新征召已解散的几个民兵大队,同时也要挤占一些民用方面的生产力以保障军需,负面影响还是不小的。况且,大家还必须考虑国际局势变化啊,与西班牙人长期陷入一场看似没有尽头的战争,对国力弱小的东岸来说非常危险,因为这很显然会招致其他猎食者觊觎的目光。

不过上头既然已经下了命令,那么一点不理会也不合适。因此,陆铭便搞了个折衷的计划,即派遣陆军主力在毛林河畔登陆,然后挨个击破巴里奥斯港、奥索尔诺等西班牙老牌城镇,至于防守严密且深入内陆地区的维拉利卡、塔尔卡、圣地亚哥等地,傻子才去劳师远征呢。自己手头就这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