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0076章,凌窖(2/2)

在墓中。你们仔细瞧一瞧那些冰块!”

经过它这一提点,我们确实在冰块中发现猫腻。那冰块中都有极细微的缝隙,不仔细看,根本就发现不了。我的啊,这些都是一块块的冰块堆叠起来的?那这个工程有多浩大!

我看过一些资料,就是关于古代藏冰的。早在商周时代,就有专门负责采冰的官员名叫凌人。《诗经》中也有关于采冰的记载。“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得便是这会事。

夏季享受冷饮,可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古代王公贵族一样可以拥有。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部门,对千阳县战国时期的尚家岭遗址进行田野考古调查,发现存在大范围的夯土和陶质井圈,古籍记载叫做凌阴,是古人用来存放食物和藏冰的,类似现代的冰箱。

古代的藏冰条件不如现代人,但他们自有一套法子。到了每年深冬,采冰人就会进入深山中,极为干净的水池里,采取冻结牢固的寒冰,裁切成块状。通过人力或畜力运送到深山幽谷之中,终年常阴的洞穴里。或在地下凿深井,以稻草铺地,将冰累起来,再覆盖大量的隔绝热源材料。尽管如此精心保存冰块,但到了盛夏,还是要消融掉三分之二。只有拥有无限人力的王公贵族才能享受。

根据《大清会典》记载:当时紫禁城内有五口窖,藏冰两万五千块,景山西门有六口窖,藏冰五万四千块,德胜门外三口窖,藏冰两万六千七百块。有学者根据这些记载推算,五千块藏冰窖的容积,相当于现在一幢五层四单元的住宅楼的体积,这令人惊叹!

古代藏冰、取冰和颁冰的过程,都显得很神圣。

藏冰时,要用黑色的牲畜和黑色的黍祭拜司寒。司寒就是水神,民间传他所用的东西都是黑色的。取冰时,要在冰室内设桃木做的弓和棘做的箭。桃、逃谐音,寓意逢凶化吉;棘有刺,是古人避邪之物。颁冰仪式上,朝廷按照官员级别,把不同分量的冰分给王族、臣僚,分到冰的人都把这当做一种荣耀。

古人藏冰,主要目的就是在夏制作冷饮冷食。宫廷夏季设宴时用冰,在周朝已经是常事。古代的酒都是酒精度很低的原浆酒,夏温度较高时,会继续发酵进而变酸,所以王公大臣在夏设宴都要饮冰酒。唐代,杨国忠得势的时候,夏在家里设宴,曾用大块的冰雕成山,围于宴席四周,结果大伏在里面喝酒都还要穿薄棉衣,效果丝毫不逊色于今的空调。

至于用做藏尸,这是闻所未闻的。一般的冰封大概也就保存三四年,绝对会全部消融。而这片按照不化骨的话,已经有上千年了,上千年不化。这得有多浩大的工程。

我的怀疑不是没有道理的,于是开门见山的问“老东西,这些冰块怎么能保存这么多年?”

“年轻人,要懂礼貌。这些冰块能保存住,完全就靠这个阵法。不瞒您,这国王墓葬,也是那个道士布下的。”

我擦!那道士到底活了多久,从西汉到唐朝,少千余年了。这老家伙一定是在胡八道。“我不管你怎么,这前面就是一堵墙,你让我们穿墙吗?”

“年轻人,稍安勿躁,困难只是暂时的。我有法子进去!”

“少放屁了,快把法子出来……”

接下来,不化骨的一番辞,竟把我们都吓得一跳,如果不是出于他的嘴里,我完全会把这个当成胡八道。虽然出于这种千年老妖精之口,但这些法,也还是让我震惊了一把!

由于xx问题不能显示: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大文学网,继续

z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太古战魂李天命沐晴晴 锋绝狼王秦锋冷凌 天降特工:庶女傻后 毒妃在上,邪王在下(师父如花隔云端) 我不是个坏小子 我们的游荡岁月 轮回武侠世界混日子 全能麟少执笔 红楼之谁家妖孽 男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