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 临危受命(1/2)

雨连续下了一个月,一些百姓用黏土堆的房子都已经塌了,江南的河道里的水势汹涌,很多的堤坝也都被冲毁了。数千亩的良田都被大水淹没,一些百姓没有了住的地方,被迫流离失所……整个江南呈现出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慌乱。

朝廷虽然荒唐,可是现在的情况也不能闭着眼睛装模作样了。

“皇上,八百里急奏。”

这天早朝的时候,太监过来禀报,不过有些忠心耿耿的大臣,看到太监慢悠悠地情景,忍不住心里叹气。如此紧急的情况,却是消极的对待,哎。

“传。”

建邺帝一声令下,就有一个裤脚上都是干了的黄泥、一身狼狈的人进了大殿。

“启禀皇上,臣是江南知州,黄河决堤,大水漫延三百里,百姓流离失所,死伤无数,江南危矣。”

江南知州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地禀报,希望朝廷派人前去救援。

江南的情况比想象的还要严重,建邺帝一时之间也愣住了。

“众位爱卿,有什么提议?”

“臣以为,应尽快派工部的人前去。”

现在这个时候,大臣们没有不想着推脱责任的,毕竟水患这种事情,史书上都有记载,这不好治理啊。说这话的是左丞相,工部是在右丞相的管辖之下。

“回皇上,臣以为工部尚书可以尽快安排人前往。”

右丞相心里暗暗骂了左丞相一顿,最后还是不得不硬着头皮往下推脱。只是,话没有说死,毕竟工部尚书是自己的门生,有着不可明说的关系,自己也不能把他往死地里推啊。

“臣举荐工部右侍郎穆子坤前往。”

工部尚书这次直接点名了,穆子坤是中立派,工部尚书有意拉拢,可是他滑的很,油盐不进,这次工部一定要有人出去,有这样的机会,工部尚书头一个想到的是让他背锅。

“臣以为不妥,工部右侍郎经验尚浅,治理水患这样的事情,不能冒险,还是另外选派他人吧。”

提出异议的是穆琛的岳家护国公府的国公爷,护国将军府一直都是朝廷的中立派,很少公开维护什么人,可是跟穆子坤是亲家,而且自家闺女每次回来就一直都在说穆家的好,公婆体贴,丈夫疼爱,小叔子和小姑子对自己也很敬重,这种欣喜的感情溢于言表。自己的女儿虽然知书达理,可也是疼着惯着长大的,能够让女儿说出好来,可见穆家是用了心的。因此,护国公府对这门亲事也很满意。

镇国将军府没有人上朝,老将军荣养在家,王家大爷带军在外,能说上话的也就只有护国公府了。

“启禀皇上,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工部右侍郎已经在位五年,足以胜任此事。穆大人的能力有目共睹,臣以为,穆大人此时应该以大局为重,不可推脱。”

工部尚书对护国公府的维护,义愤填膺。

建邺帝打了个哈欠,扭头撇了眼身旁的贴身太监,就见太监动了动嘴型“美人等您许久了”。

建邺帝对下首的争执,有些不耐烦了。

大皇子见状,就上前一步。

“父皇,儿臣以为,既然工部尚书以为穆大人实力更加出众,朝廷从来不辱没人才,既然如此,工部尚书不防退位让贤吧。”

工部尚书是四皇子的人,穆子坤属于中立派,能够借助此事降了工部尚书的职位,而升了一个对自己没有什么害处的穆子坤,何乐而不为呢?更何况穆子坤身后还有镇国将军府和护国公府,大皇子心里也有小算盘。

“就这么办吧,工部尚书降为工部右侍郎,穆子坤升为工部尚书。”

建邺帝早就嫌弃工部尚书叽叽喳喳了,就使了性子,降了他的职。建邺帝的做法,让不少的大臣无语,这样也太随意了吧。工部尚书,不,是工部右侍郎心里叫苦,自己为何要当这个墙头草呢。

“儿臣还要举荐十二弟,十二弟代表皇室,可一同前往江南。”

“准了。”

建邺帝因为之前的事情,对大皇子十分地看重,因为直接准了大皇子的提议。

大皇子的突然提议,以及建邺帝的“痛快”答应,都让四皇子党来不及应对。

穆清婉知道消息的时候,也无语了,自己的爹就这样被推出去背锅了。此次江南之行,治理的好,功劳是十二皇子的,名声是大皇子的,治理的不好,

承担责任的是自己爹的。

事已至此,穆清婉只有帮父亲准备妥当。在自然面前,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江南的水患,不是穆清婉想要防备就能防备的,现在只不过是借助自己头脑里多的一些知识,帮助江南的百姓度过难关罢了。

临出发之前,四皇子向建邺帝献了一张治疗瘟疫的药方,据说是无尘大师的手笔。穆清婉对此是不信的,梨花玉佩的秘密解开之后,无尘大师就没有了踪迹,浮山寺也换了新一届的主持方丈,有人说无尘大师是外出游历去了,也有人说无尘大师是圆寂了,真相如何,没有人知晓,穆清婉觉得,无尘大师已经消失了,去找梨落去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武惊天地 不正常博物图鉴 中古震旦:龙起 让女配无路可走[快穿] 仙武同修 赤心巡天 李峰胡媛媛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弄潮 天定姻缘之皇后你且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