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90章两个大企业(3/4)

多亿。但那一年度归属“风骥公司”的利润,却只有20亿左右。

不是说20亿的利润不高,但相对于2000多亿的体量,那点利润感觉就有点不够看。

之所以市值那么高,那是因为公司以前投资的项目多了,累积起来感觉就有那么多的资本了。但其实去年由“风骥”投资的项目,都没有进入营利阶段,等于一直在“烧钱”。因此就拖累了公司的业绩及利润了。

总之,经过跟吴瑕的探讨,梁腾对“风投公司”的敬畏感,算是荡然无存了。

那些风投公司动辄“放.贷”几千亿,好像挺有钱啊。但它也吸纳广大“股市散户”的几千亿的“投资”啊——等于是用“融资”而来的资本,做做中介的工作。

当然,风投公司经手的钱多了,做做投资,就产生了可观利润。

但“风投公司”真正属于自己的资本,远没有所谓的“市值”那么恐怖。

理解了这点,就知道风投公司往往引入“战略投资者”时,只不过注资几十亿,就可以从公司那儿分到可观的“股份”。似乎入股的钱也不需要太多。那正是因为对于公司资产的评估,有着一套严格而复杂的评估标准,评估方式。

因此,梁腾手里掌握了一定资本后,收购“风骥公司”一定的股份,还是可能的。

梁腾希望收购的股份足够多,并且能在公司的“董事会”中占据一席董事职位。唯有如此,他才真正在公司中拥有自己的发言权。

但这事需要一个契机。他一直找不到这种“契机”。

“风骥公司”方面也不是那么容易就把自己的股份出售。

梁腾觉得,现在那个自己“梦寐以求”的“契机”,隐约就要出现了。

按照重生得到的讯息:那“风骥公司”最终会把“总部”设在那栋“开发区”的“大厦”。

梁腾如果跟镇里负责人吕横交涉成功,用远低于预估的1个亿,就买下了“大厦”。那以后梁腾就有了明正言顺跟“风骥公司”接触的机会。

当然,有接触机会,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谈判顺利,入股它。

但起码让牛烘烘的“风骥公司”高看你一眼,愿意坐下来跟你谈。这就代表着有“达成协议”的希望。

本来,梁腾对于购买一栋镇里“开发区”的“大厦”,持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

一开始他以为“开发区”的“大厦”就是一栋还算不错的房地产。但他手里拥有的优质地产不在少数。多投资这一处不多,少投资这一处也不少。总之,这栋“大厦”对于他的吸引力,远没有想象中大。

然而,亲眼看到那并非一座普通的“大厦”,竟然是一栋日后连他都要“久仰大名”的“风骥公司”的“总部”——“大厦”的投资价值,一下子凸显出来了。

或许更准确来说,是梁腾对它的兴趣,一下子变得浓厚起来。

现在“风骥公司”在国内的风投公司中只排名第三位。但未来短短数年间,它便跃升为第1名。而且业绩和规模,都是第2名的好几倍。

这种公司,大大的值得入股啊。

再说了,这“大厦”还不仅仅是一个“大公司”的总部,它同时还是一个后世著名的“网络公司”的总部。

那个名为“24小时新闻”的网络公司,也把“总部”设在此。

该网络公司,开发过好几款“爆红”的。拥有数量极其惊人的忠实用户。

“24小时新闻”网络公司,后来把自身几项主打的“”业务,独.自经营,每一款都顺利的完成了上市。融资情况非常乐观。

对于那几款成为“爆款”的原因,梁腾未必每一款都有过深入研究,但他对于其中一款的最成功的招数,却印象深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