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二十八章:上山下乡(3/3)

运气?我看呐,你肯定也能考上嘞!”

“是啊,为什么不去考?”邓鸿超放下相机,也转头问我。

这倒是问到我的心坎上去了,一时间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我组织了一会儿语言,以玩笑的语气回答道:“这个问题,问得好!以前啊,**讲,广阔天地,大有作为,革命青年要四海为家,要到农村百炼成钢,所以我二话不说就跟着响应,跟着号召,上山下乡,没半点拖拉——那是国家需要我。而前几年,南疆有战,我知道国家需要我的时候又到了,二话不说又参了军,入了伍。”

“这叫啥,这叫社会主义螺丝钉精神!”我挥了挥手。

喝了一口水,我接着大侃而侃:“你问我怎么还待在军营,当然是义务还没尽到啊!祖国的南疆还没稳定,北边的苏修也还虎视眈眈,要是大家都想着过安逸生活,那今天谁还来这里打仗流血,为国捐躯?”

当然,这一番说辞,并不全是我的真实想法。那个年代,在时代的大浪潮之下,个人所能作的努力、所能作的改变,好比卵与石斗,很难标新立异。我不过是顺着历史的潮流,做了和很多人同样的事情罢了。

因为中越开战之前,我就已经在军队里了。

说到插队下乡,当年的我,其实是并不想去农村的。只是学校停了课,我又半大不小,没个正经身份,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没能力留住我,我不跟着国家号召去学工学农,又能做什么呢?

知青岁月,其实远没有现在说的那么美好,那么“浪漫”。现在的那些老知青,不过是在有选择的回忆,而回忆,往往是带着美好的修饰。将那个年纪的我调到穷乡僻壤去挣工分,去和山水稻田打交道,谁会觉得美好?那是相当漫长且无聊的时光。

最后我被提前调回城里的工厂,还是因为我抓到了公社私自调遣关系子弟回城的证据,然后仗着一股倔劲儿,扬言上报革委会,上报中央,他们才选择息事宁人,动手脚把我调回了城——我得以解脱。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